这一点从近期几家头部企业N型产能扩张也能略窥一二。
为了展现企业的决心与信心,据黑鹰光伏统计,2020年12月至今,中环股份控股股东/间接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兼公司董事长李东升等合计增持了中环股份13877万股股份,增持比例达4.57%,这样的大手笔增持在整个资本市场都不多见。以上也是本集团的核心能力和业务经营逻辑。
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尤其12英寸硅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巨大。而中环股份在半导体领域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4-12英寸化腐片、抛光片、外延片等,是我国大陆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同时掌握全系列FZ和CZ晶体工艺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内蒙古中环产业城项目群各单体项目规划及建设内容包括:1、高纯多晶硅项目,产能合计约 12 万吨;2、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而真正的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防止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关键在于企业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以及深厚的研发团队底蕴。另外,基于MAXEON公司(中环参股子公司,股票代码:MAXN.0)拥有的IBC 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中环股份推动MAXEON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拓展电池、组件的制造体系和地面式电站、分布式电站的市场开发业务,快速建立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提升美国市场影响力。
而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曾向黑鹰光伏透露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目标:争取进全球前四。另据了解,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中环股份已形成月产能8英寸65万片,12英寸10万片。近期,公司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募资110亿元投建10万吨硅料产能。
在光伏行业火热的市场氛围中,2022年已经悄然走过了四分之一。单晶硅拉制炉热场系统领军企业金博股份受益于硅片环节的疯狂扩产,营收暴涨214%。在过去的三个月中,A股市场共有35家光伏概念股发布了2021年年报,营收增速均值和中值分别为44%和37%,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值高达147%,不过中值仅为27%。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2Q1硅片环节已宣布的扩产计划高达72.5GW(不含远期规划)。
其中光伏产品同比增长87%,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52%。近期,公司宣布将在南通和凤阳分别投建6座和4座日熔化量1200吨的光伏组件玻璃项目,规模壁垒愈发显著。
此外,通威股份、特变电工两大硅料巨头先后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503%-541%和460%-553%。█ 从营收增速来看,报告期内完成捷泰科技收购事宜、转型光伏的钧达股份营收暴涨234%,要知道,捷泰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0.2亿元,但公司基于会计准则仅并入了第四季度的16.42亿元。█ 从业绩增速来看,发电企业金开新能受益于光伏等新能源场站核准装机量同比增长129%以及2020年扣非净利润基数较低,业绩暴涨2171%。二氧化硅生产商凯盛科技业绩暴涨1061%。
总体而言,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光伏概念股营业收入普遍呈增长态势,营收增速均值与中位数趋同仅在2021年,隆基就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先后七次打破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不断挑战新的技术应用极限。此次破纪录的太阳电池采用了晶科自产的高品质直拉N型单晶硅片,通过超细栅线金属化技术、深度掺杂技术、低寄生吸收材料技术,以及自主开发的成套HOT高效电池工艺技术等多项创新及材料优化,实现了效率突破。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为29.43%,27%~28%的效率或为产业化极限。
2提升光伏效率是产业风向除了隆基,其实还有很多光伏企业期待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转换效率,达到降低光伏度电成本的目的。同时低衰减率(首年1%,线性0.4%)以及至少30年的生命周期,也使其额外发电量比常规组件高约 10%~30%。
随着无铟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探索,该解决方案在未来将大有可为。已成就多个行业神话的隆基团队3天2次打破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
1光伏效率提升的引领者虽然光伏电池转换率已逼近天花板,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提高转换效率一直都是行业企业孜孜以求的主攻方向,未来仍有效率提升空间。作为首批实现158.75mm 9BB异质结电池量产的厂家,最高量产效率高达24.2%,成为业内首批实现9BB异质结半片低温焊接封装工艺的供应商。来源:中国能源网文:李颖。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始终热衷于不断提升电池效率,对光伏技术的创新可谓痴迷。晶科能源称,这是其近一年来第四次创造新的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2023年,太阳能组件成本将降低至1元/瓦左右,2030年光伏发电电价可以下降到1美分/千瓦时,这是人类能够大规模获取的最便宜的电能。
尽管2021年组件成本有所回弹,但是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比IEA在2014年公布的太阳能技术路线图中的预测提前了近30年。3月29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采用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完全利用可量产工艺在全尺寸(M6尺寸,面积274.3cm)单晶硅片上,创造了转换效率为25.47%的大尺寸p型光伏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进一步验证了低成本异质结量产技术的可行性。
3月31日,继3月29日宣布p-HJT 以25.47%打破世纪纪录后,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研发团队在M6全尺寸(274.5cm2)单晶硅片上创造了无铟HJT电池25.40%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持续夯实HJT电池低成本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基础。近几年来,在光伏电池效率方面,多晶、单晶PERC、TOPCon、IBC、异质结等技术路线效率不断打破纪录。
多年来,隆基笃信光伏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度电成本最低。2021年10月13日,晶科能源宣布,经权威第三方测试认证机构日本JET检测实验室标定,其全面积电池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5.4%。
无论TOPCon还是异质结技术,仍属晶硅光伏技术范畴。目前中来J-TOPCon技术产品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4.5%,并且该组件具有更高的双面率(80%)、更优秀的功率温度系数(-3.1%/℃)与较低的组件工作温度、更优的弱光响应。其中已经有许多家企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高效无铟HJT电池的成功研发能有效摆脱大规模量产对铟资源的依赖,电池成本也得到较大幅度下降。
3.中来股份2016年开始,中来股份就专注于N 型TOPCon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最早一批具备GW级TOPCon电池量产能力的技术型企业。隆基部分光伏效率世界纪录历程制表:中国能源网隆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快速推动高效光伏产品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全面加速能源结构变革,推动全球减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为了给终端客户带来更大价值,隆基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突破,提效降本,引领光伏产业进入稳健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1.晶科能源全球组件龙头晶科能源在TOPCon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隆基研发团队强调,本次低成本异质结电池方案(p-HJT)并未做全面的工艺优化,隆基相信未来该技术路线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IEA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将新增情况相对常规组件而言,先进技术组件由于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组件生产的单位折旧、单位材料、单位人工成本,从而降低电站投资的整体工程成本。除此之外,隆基目前已在n型TOPCon、p型TOPCon、n型HJT等多种新型高效电池技术方向同样实现全面领先,人类商业化应用太阳能极限不断被推至最新高度。此外,钙钛矿电池也是目前业内比较关注的技术路线。降本增效不断推动光伏行业高速发展,技术进步驱动转换效率的提升,其中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
2.天合光能2021年6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Vertex至尊高效P型单晶硅组件,基于66片210mm210mm高效PERC电池,经权威第三方TV莱茵和TV北德同步测试认证,组件窗口效率均达到23.03%,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组件窗口效率新的世界纪录。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才是关键所在。
2018年至今,隆基组件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效率也在不断攀升,表现出隆基以技术创新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信心与决心。本次无铟HJT电池以及p-HJT效率的接连成功突破只是隆基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精进的一个缩影。
2021年8月16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210 mm210 mm高效PERC电池,经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第三方测试认证,电池效率可达到23.56%,再次创造210大面积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量产效率新的世界纪录。据业内人士称,N型TOPCon电池的理论效率可达28.7%,异质结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7.5%。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